“你明明是e人,怎么可能會在社交場合害羞呢?”“和別人打交道這種事,不應該是你們e人最擅長的嗎?”你可能聽到過以上對話,正如我們上期討論《健談的i人》,與之相對應的,也存在“害羞的e人”(Shy Extravert)這樣看似矛盾的現象。
外向 ≠ 社牛
正如“內向”和“害羞”通常被認為是相同的一樣,“外向”(e人)的意思也經常被曲解。
人們普遍認為,外向的人總是處於社交活躍的狀態,頭上永遠頂著聚光燈,無所畏懼地度過一生。
事實上,外向者(extraverts)在MBTI理論中的含義是:
- 在社互動動時感到充滿能量和力量
- 從周圍人和事件的反應中汲取營養
- 獨自一人時常常感到無聊和困難
- 傾向於採取主動,依賴他們周圍的世界來獲得認可
參與感(engagement)是外向者的標誌,雖然這一切還受許多其他因素和生活的自然限制,但外向者傾向於採取主動並依靠周圍的世界來獲得認可。
事實上,“e人”不一定是聚會的主角。他們只是喜歡參加聚會。
即使是害羞的外向者也喜歡參加聚會,他們和其他任何外向者一樣,在別人面前都充滿活力。
儘管如此,當房間裡擠滿了陌生面孔時,他們也可能會被嚇到。
特別是當你的MBTI人格的身份特徵是-T型(動盪/謹慎型),你更可能呈現出“外向同時害羞”的特徵。
害羞的“e人”很難滿足自己的社交需求
害羞的外向者,幫助我們重新校準外向的真正定義。
害羞(Shyness)與恐懼有關。儘管害羞和內向都有相似之處,但外向和內向都不是由我們是否害怕社交來定義的。
可能會有一個害怕社交的外向者,而一個內向的人可能會大膽地向外尋求社交。
然而,當一個外向的人害羞時,可能會遇到挑戰:他們天然的向外獲取能量的需求會難以被滿足。
然而,外向作為一種人格特質是穩定的。而“害羞”則是可以逐漸改善的。
所需要的僅僅是經驗、所獲的信心,甚至是年齡。
很多讀者說,自己小時候或十幾歲的時候很害羞,但隨著年齡增長,自信心可以讓這種羞怯成為過去。
記住,只有當“害羞”(或恐懼)限制住你的機會時,它才會成為一個問題。
只要你是快樂的,做一個“害羞的e人”並沒有什么錯。